隐私政策使用条款访问声明MK(中国)智慧医共体案例招贤纳士基层医保结算清单核查系统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报表系统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基层电子病历系统基层移动公卫+两卡制基层医防融合慢病管理平台基层综合预约服务平台基层全民健康体检检后追踪管理平台基层超融合自助机基层 全民健康体检系统基层 预检分诊及排队叫号管理系统基层 统一移动支付平台基层 电子病历点评系统基层 村卫生室执业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绩效基层院内绩效考核系统绩效 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评价管理系统绩效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平台绩效 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平台绩效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系统绩效 医共体绩效考核平台平台 全民体检数据分析平台平台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解决方案平台 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平台 分级诊疗信息平台平台 健康档案开放共享平台平台 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平台 双向转诊管理平台平台 远程会诊管理平台平台 远程影像诊断云平台平台 远程心电诊断云平台平台 远程检验共享云平台平台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系统平台 区域病案质控平台平台 乡村一体化管理系统平台 人财物统一管理系统平台 综合管理平台平台 直报系统平台 区域医学检验信息系统(LIS)智慧医院 慢病信息化管理系统智慧医院 电子健康卡(患者主索引)系统智慧医院 医院绩效考核系统智慧医院 单病种质量控制及上报管理系统智慧医院 DRG智慧医院 病案MK(中国)质控系统国家基层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系统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平台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评价和监测系统国家村卫生室执业人员管理应用系统国家医疗管理服务信息监管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化保障工程-财务监管子系统国家卫生健康委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管理平台省级 电子健康卡 卡管平台项目省级 国家公立医院 绩效考核平台项目省级 海南省城市医联体 及紧密型县域医共 体信息化平台省市级 张家口市远程会 诊平台项目省市级 淮北市区域平台省市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全民健康体检省市级 安徽便民服务平台省市级 安徽家庭医生 签约平台省市级 新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省市级 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省市级 济南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省市级 巴盟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系统省基层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区县级 智慧医疗项目区县级 紧密型 医共体项目区县级 两卡制项目区县级 献县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支付方式改革案例 市县区支付方式改革项目

“国考”放榜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2、2023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

发表时间:2025-06-07 11:09
图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按照《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9〕23号),根据国家监测指标数据,我委对二级公立医院(不含中医)开展了监测分析,现将2022年、2023年分析情况予以通报(详见附件1、2)。请对照通报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工作要求。

一、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持续开展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工作,结合绩效监测发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查找和破解当地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中的难题。推进体系整合化,加强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合作,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更好导二级公立医院发挥作用

二、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二级公立医院延伸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下沉。按照统筹布局、分区包片的原则,组织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级医院,选派管理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驻守指导,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确保群众更加便捷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三、加强内部管理能力,提升数据质量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推动二级医院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要完善内部控制,围绕绩效监测指标常见的数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填报数据质量,加强病案MK(中国)上传和数据填报质控工作。

附件:1.2022年度全国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

     2.2023年度全国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5年521


2022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


一、基本情况

2022年度,全国共3633家二级公立医院(不含中医)参加绩效监测。其中,综合医院2988家,专科医院645家(见图1),实现二级公立医院全覆盖。与2021年度相比,新增医院97家,因合并、升/降级、撤销等原因退出监测的医院共169家。

图片

图1 2022年度参加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医院情况

2022年度数据结果显示,二级公立医院临床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运营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推进,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持续提升。通过4年的引导,二级公立医院不断落实功能定位,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国家监测分析情况

(一)临床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一是诊疗服务范围稳步扩展。总体来看,2022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DRG组数中位数保持稳定。从连续参加2021-2022年度绩效监测的医院来看,二级公立医院DRG组数中位数较2021年增长7组,其中综合医院增长8组。

二是诊疗技术难度稳中有升。2022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病例组合指数(CMI值)约相当于2021年的1.03倍,其中北京、上海、浙江的CMI值稳居全国前3位。出院患者手术占比较2021年略有增加,其中三级手术占比达到39.0%,较2021年提升1.2个百分点(见图2)

图片

图2 2019-2022年二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开展情况

三是诊疗服务模式不断优化。二级公立医院结合当地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围绕常见病、多发病因地制宜地开展医疗服务,重点提升微创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并逐步推广。2022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微创手术占比达到14.7%,较2021年提升0.3个百分点。

(二)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持续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2022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分别为0.4%和0.03%,与2021年基本持平。

二是用药合理性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3.7,较2021年下降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要求的医院比例持续升高。在综合考虑诊疗疾病复杂程度的基础上,上海、北京、江苏等省份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持续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见图3)

图片

图3 2019-2022年二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三是基本药物使用占比进一步提升。2022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使用占比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占比分别为55.4%和58.1%,较2021年分别提升4.5个和11.4个百分点。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金额占比和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分别为43.9%和52.2%,较2021年分别提升2.9个和6.5个百分点(见图4)。

图片

图4 2019-2022年二级公立医院合理用药情况

四是检查检验可比性和同质性水平稳步提升,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不断推进。2022年,92.2%的二级公立医院参加了所在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省级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中位数为93.7%,较2021年提升1.7个百分点,合格率中位数与2021年保持稳定(见图5)。上海、海南、天津等省份二级公立医院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的参加率和合格率均位于全国前列。

图片

图5 2019-2022年二级公立医院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情况

(三)运营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信息化支撑作用不断强化。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持续提升,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加强医疗服务监管等奠定良好基础。2022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参评率达到89.6%,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全国平均级别达2.7级,66.0%的医院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中2022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达到3级的目标,其中13家医院达到5级(见图6)

图片

图6 2019-2022年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情况

二是收支结构不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并持续优化,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在医疗收结构方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为31.0%,较2021年提升0.3个百分点;卫生材料收入和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为9.2%和28.9%,较2021年分别降低0.7个、0.1个百分点;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略有上升。其中,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为27.8%、1.0%,较2021年分别下降2.7个和0.1个百分点(见图7)。在人员经费支出方面,人员经费占比为41.7%,较2021年提升1.5个百分点,受新冠疫情影响,在医疗活动费用增长0.6%的背景下,人员经费支出增幅达到4.4%(见图8)。

图片

图7 2019-2022年二级公立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情况

图片

图8 2019-2022年二级公立医院人员经费占比情况

(四)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是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2022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与2021年持平。其中上海、浙江、云南等省份的人才经费投入占比相对较高;宁夏、湖北等省份的人才经费投入占比增长相对较快。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中院校医学教学经费投入和毕业后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占比分别为15.5%和22.6%,较2021年提升2.1个和1.3个百分点二是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的麻醉、儿科、重症、病理、中医、感染性疾病科医师数量和占比均较2021年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重症医师数量增长最多(837人)、增长幅度最高(20.3%)、占比提升最快(提升0.2个百分点)。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医护比基本保持稳定,广西医护比持续优于其他省份。三是专科建设能力稳步加强。2022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专科能力整体水平有所提升,其中,山东、河南、广东等省份二级医院专科能力位于前列的医院数量相对较多;山西、北京、河北、山东等省份二级医院专科能力提升较快的医院数量相对较多。

(五)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持续提升。

2022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6.5分、90.5分,较2021年分别提升1.0分和0.8分。分省份看,门诊患者满意度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为浙江、福建、山东、重庆、湖南;住院患者满意度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为山东、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分维度看,门诊患者在挂号体验、医生沟通、护士沟通、环境与标识、隐私、医务人员回应等6个维度满意度全面提升;住院患者在疼痛管理、出入院手续及信息、医务人员回应、药物沟通等维度满意度提升较大。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区域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总体而言,全国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各地医疗服务能力差距有所缩小,华东、中南等地区的二级公立医院医疗水平的综合实力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例如,体现医疗救治难度的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占比和CMI值呈现“东-中-西”阶梯式递减格局(从医院看,综合医院CMI最高为1.47,最低为0.02,差距1.45;从省份看,省份CMI最高为1.26,最低为0.75,差距0.51),其中华东地区(40.5%)的三级手术占比超过东北地区(35.6%)近5个百分点。

二是部分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在诊疗疾病的覆盖范围、能够开展手术和操作的种类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例如,体现诊疗病种覆盖范围的DRG组数,从医院看,综合医院DRG组数大于600的有227家,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湖北、浙江;综合医院DRG组数小于100的有178家,主要集中在西藏、黑龙江、辽宁。微创手术占比在不同省份和医院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从省份看,微创手术占比最高为21.7%,最低为8.4%;从医院看,全国二级医院中县级医院的微创手术占比大于30%的有60家,主要集中在四川;微创手术占比小于5%的有207家,主要集中在西藏、黑龙江、山西

(二)医院内部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管理能力方面,部分医院工作人员存在专业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够等情况,如有医院会计核算基础薄弱,对政府会计制度理解不到位、财务核算不准确、病案MK(中国)数据填报不规范,主要诊断编码不正确等。在运营效率方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平均为137.2)较2021年增加10.3元,明显高于三级公立医院(平均为100.7)。在信息化支撑方面,66.0%的二级公立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达到3级及以上,基本满足部门间数据交换的要求,但仍有210家二级公立医院没有电子病历系统,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使用手工记录



2023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


一、基本情况

2023年度,全国共3607家二级公立医院(不含中医)参加绩效监测。其中,综合医院2976家,专科医院631家(见图1)。与2022年相比,新增医院100家,因合并、降级、升级、撤销等原因退出监测的医院126家。

图片

图1 2023年度参加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医院情况

监测分析显示,通过连续5年的引导,二级公立医院公益性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国家监测分析情况

(一)公益性运行机制不断健全。

一是收入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32.0%,较2022年增长1.0个百分点,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收入占比均较2022年呈下降趋势(见图2)。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23.1%,较2022年下降4.7个百分点。

图片

图2 2021-2023年度二级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变化情况

二是药物配备使用更加合理。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52.6%,较2022年增长0.4个百分点;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使用占比(56.0%)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占比(60.5%),分别较2022年增长0.6、2.4个百分点(见图3)。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和完成比例分别为75.5%、93.3%,较2022年分别增长25.5、1.7个百分点。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集采药品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图片

图3 2021-2023年度二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采购及使用情况

三是医院人员经费占比逐步提高。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人员经费较2022年增长5.4%,人员经费占比提高至42.5%,较2022年增长0.8个百分点(见图4)。

图片

图4 2021-2023年度二级公立医院人员经费占比情况

(二)临床诊疗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临床诊疗能力显著提高。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三级手术占比分别为15.2%和41.8%,较2022年分别增长0.5、2.8个百分点。近3年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三级手术占比呈逐年递增趋势(见图5)。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8.9天,较2022年减少0.4天,福建、江西、山东等9个省份的平均住院日低于8天。

图片

图5 2021-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开展情况

二是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为0.00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5.4,64.0%的二级公立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符合国家要求。省级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合格率中位数分别为95.7%、96.4%,较2022年提升2.0、2.3个百分点(见图6)。全国93.4%的二级公立医院参加了所在省份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上海、浙江、海南等省份二级公立医院省级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项目的参加率和合格率位于全国前列。

图片

图6 2021-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情况

(三)持续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注册执业(助理)医师总量达到52.7万人,较2022年增长0.5%,其中麻醉、重症、病理、中医、感染性疾病科在岗医师数,较2022年分别增长3.8%、26.4%、5.8%、1.5%、4.9%。二是人才培养经费投入逐年增长。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为22.7亿元,较2022年增长21.7%;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0.3%)较2022年增长0.1个百分点。三是信息化支撑作用不断强化。近3年,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逐年提高,2023年电子病历参评率为88.9%。全国71.4%的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3级及以上,基本满足部门间数据交换、初步医疗决策支持的要求,其中达到4级及以上的二级公立医院占19.9%,实现全院信息共享。

(四)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2023年全国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1.292.6分,较2022年分别升4.6、2.1分。门诊患者在挂号体验、环境与标识等维度满意度显著提升,住院患者在饭菜质量、出入院手续及信息等维度满意度提升较大。医务人员满意度79.1分,较2022年提升1.9分,其中浙江、福建、山东、四川、兵团位居前列。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医护比为11.5,护士配备较2022年有所降低,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医护比总体达到1∶2)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青海(1∶1)护士配备情况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儿科医师占比5.7%,较2022年下降0.2个百分点(见图7),儿科医师短缺的情况仍然存在。西藏的麻醉医师占比(1.3%)、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占比(0.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1.4%)

图片

7 2021-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儿科医师占比情况

(二)医院内部治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目前仍有约38.2%的二级公立综合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过40.0,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份。二是信息化支撑能力不足。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平均水平为2.9级,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3级)仍存在差距。其中,有135家二级公立医院未形成电子病历系统,医院运行相关工作基本处于手工记录阶段。

公司
联系
法律

——————————————————————————————————————————————————————————————

——————————————————————————————————————————————————————————————

产品
邮箱:gx@greatsoft.net.cn
TEL:010-62962628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号东升科技园北领地C区2号楼2层